這是台灣特有的消費文化,在國外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景象!早期許多阿公阿嬤喜歡聚在一起唱歌,畢竟人類是群居性動物,擁有表演慾望。當唱歌時間拉長時,有人會自備食物和酒水到現場。回想30、40年前,在公園或爬山景點的入口,許多人發現了商機,開設小小的店面,掛起「唱歌坊」的招牌,店內提供卡拉OK,並販售熱炒類食物與酒水。
隨著時間推移,小吃部逐漸發展出男性專屬的消費場所,聘請40歲以上的女性提供服務,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消費模式。民國76年,台灣開放返大陸探親,一些老榮民與老兵娶了大陸女性為配偶,也就是俗稱的「大陸新娘」。在男老女少、經濟大權由男方掌握的情況下,有些大陸新娘為了寄更多錢回老家,傍晚出來兼職,與台灣本地女性競爭市場。
這一時期,小吃部形成了一個所謂「大陸妹」的世界。由於當時大陸經濟較差,這些女性的文化教育水平不高,難以透過聊天吸引顧客,因此她們以行動取勝,創造出各種刺激的遊戲。例如:
這種狂熱的氣氛讓小吃部的名聲大噪,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顧客。畢竟這裡不僅有酒喝、有歌唱,還能享受高CP值的娛樂,何樂而不為?
然而,好景不長,這種光景僅持續約15年。隨著大陸經濟起飛,甚至超越台灣,許多老榮民與老兵相繼過世,大陸新娘繼承財產後返回大陸。小吃部在民國92年左右開始沒落,市場逐漸回歸台灣本地女性。
不過,小吃部的故事並未就此結束!民國93年起,另一波外籍新娘——越南新娘進入了台灣市場,小吃部因此起死回生。越南因曾被法國統治100年,基因混雜,許多越南女性皮膚白皙、身材姣好。她們延續了早期大陸新娘的玩法,在包廂內幾乎無所限制,親密互動層出不窮,氣氛越炒越熱。
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,越南小姐的語言能力提升,若不開口幾乎難以辨認其外籍身份,小吃部因此仍是一股熱潮。然而,越南經濟目前發展迅速,與15年前的大陸情況類似,而台灣經濟卻持續退步,這種文化景象可能很快萎縮甚至消失。
想體驗這種獨特文化,動作要快! 預言一下,到了民國115年,小吃部可能會迎來印尼版的新篇章。